生日文化

一个生命的降临

让原本没有温度的日子变得神圣而有意义

生日,是一份刻骨铭心爱情升华的结晶

生日,是一份珍贵感情的结缔与传承

生日,是生命之旅的源头与希望

生日,是一种值得纪念与铭记的美好时光

生日,赋予了生命太多的涵义

生日文化
生日蛋糕的由来

远古时期的人们相信:

生日,是人与灵性世界最为接近的日子,

在这一天,亲朋好友围聚在一起,

奉上甜美的食物、点亮烛火、大声歌唱,共同祈福,

过生日的人在这一天许下的愿望,终将实现。

生日文化
过生日点蜡烛的由来

在古希腊,人们对月亮女神阿尔特弥斯十分崇拜,每年都要为她举行生日庆典,

在祭坛上,

供放用面粉和蜂蜜做成的蛋糕,上面还插着很多点亮的蜡烛。

他们将蜡烛发出的光亮,比喻成月亮的清辉,

以表示对月亮女神特殊的崇拜之情。

后来,古希腊人在庆贺自己孩子的生日时,也喜欢在桌子上摆上蛋糕,蛋糕上插入许多点亮的小蜡烛。

生日文化
过生日许愿的来由

崇拜月亮女神的希腊人相信,

燃烧着的蜡烛具有某种神奇隐秘的力量,

当过生日的人在心中默默许下一个心愿时,

一口气吹灭所有的蜡烛,便可如愿以偿。

这一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,

并且在许多国家流行开来了。

中国传统生日文化
生日文化
老人、小孩和蛋

在中国,人们对孩子和老人的生日比较重视,给孩子过生日叫“过生儿”,给老人过生日叫“祝寿”。 
传说,刚开始庆祝生日时吃鸽蛋,鸽蛋是个“圆蛋”,“圆蛋”和“元旦”谐音,吃了鸽蛋,就表明人生中新的一岁又到来了。鸽蛋不容易得到,就用鸡蛋代替,所以生日吃鸡蛋被广泛认可。给孩子过生日,把煮熟的鸡蛋在孩子身上滚来滚去,称为“滚运”;给老人祝寿,晚辈都要吃鸡蛋,而且慢慢咀嚼,称为“给老人嚼福”。

长寿面的故事

 吃长寿面的习俗源于一个传说。汉武帝与大臣聊天时说:“人中越长,寿命越长,若人中达一寸,则可活百岁”。东方朔听后大笑,汉武帝问他笑什么,东方朔解释说:“我不是笑陛下,而是笑彭祖,彭祖活了八百岁,他的人中则为八寸长,那他的面部有多长啊?”这是一则笑话,后人却借“长面”喻“长寿”,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长面”又演变成了“长长的面条”,于是面条就和长寿有了联系。生日这天吃的面条称为“长寿面”。

生日文化
生日文化
孩童贪长

父母都希望孩子的个头高一些,个头长得快俗称“贪长”,而那些不“贪长”的孩子,在生日这天就得早早起床,找一棵大椿树,不能让其他人发现,抱住椿树念叨:“椿树王,椿树王,你发粗,我变长,你发粗了当檩梁,我变长了穿衣裳。”连念三遍。据说,这样做了之后,孩子在新的一岁里就会“贪长”。另外,孩子生日这天,太阳出来之前,不许拍打孩子的头顶,否则,孩子还是不“贪长”。

老人祝寿

 传统观念中,长寿、富贵、康宁、好德、善终合称“五福”,长寿为五福之首,为老年人祝寿尤其显得重要。 以前,寿宴多设在家中,祝寿者主要是老人的子孙及家属。前往祝寿时,要携带寿礼,过去的寿礼有寿桃、寿面、寿烛、寿糕、寿联、寿画等。寿宴的规格和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,但鸡蛋和寿面必不可少。拜寿时,晚辈要向老人敬酒,并说一些“祝您健康长寿”、“祝您寿比南山福如东海”之类的祝福语,有些地方还要磕头跪拜,但大部分地方都是晚辈站在老人身边,一边敬酒,一边祝福。一旦给老人过寿诞,年年都要过,中间不能间断。 

生日文化
生日文化
生日文化的发展

20世纪中叶,西方生日文化传入中国,生日蛋糕、生日蜡烛、生日贺卡、生日party,已经成为中国人过生日不可或缺的内容,而十二星座、生日密码以及西方人独具特色的送礼方式,也为古老的中国生日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。